1)第398章 纵论民营航天_大国科技之超级复制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曹逸飞端起茶杯,喝了一口茶水,这才继续说道:“如果火箭发射的时候,遇到一些技术故障,或者干脆就是运气不好,摔几枚火箭,那又是几个亿打了水漂。像这种技术难度太大,风险极高的行业,一般民间资本很少去投资,除非国家有政策倾斜。”

  听完曹逸飞对航天领域的认知,乔瑞达不由在心底为他竖起了一个大拇指。不愧是航天专业人士,目光就是精准。现在国内的民营航天公司非常的少,乔瑞达有印象的只有一家那就是06年成立的“黎明航空”,它是华夏首家民营航天公司,主要业务是研发、制造、和运营微小卫星,并未涉及运载火箭的研发和制造。按照原来的时间线,一直到明年,国家出台了《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》,首次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。

  借着政策的东风,华夏商业航天的大门就此打开,之后几年,上百家民营航天公司相继成立,其中不乏对标SpaceX,砸钱研发运载火箭的铁头娃。像是被乔瑞达选中,作为瑞达航天首枚运载火箭进行复刻对象的朱雀二号,就是国内民营航天公司蓝箭航天公司研制的中型液体运载火箭。能够从SpaceX手中,抢到世界第一枚成功入轨甲烷火箭的名头,其技术实力,还是很不错的。

  “如此说来,你不看好瑞达航天的发展前途?”乔瑞达进一步询问道。

  “恰恰相反,我很看好瑞达航天的未来,正是因为航天领域的进入门槛太高,试错成本也太高,这才能挡住那些只想赚快钱的资本,将竞争对手减到最少。不过我还是建议瑞达航天,从成本较低的固体小火箭入手开始研发,先把火箭研发、制造、发射、测控、入轨,这一整套流程跑通。等公司积累了一些技术储备和经验之后,再尝试研发中型液体运载火箭,成功率就能提高很多,风险也可以降到最低。”

  曹逸飞说的这一套,就是后来国内很多民营航天公司走的道路,先从起飞重量30吨以下的固体运载火箭起步研发。成功之后,就能对外承接一些小微型卫星的发射业务,积累一定的资金,或者以此为基础,找风投机构融资,进行液体火箭的研发,一步一步做大做强。

  这是一般民营航天公司的正常发展路线,时间长,见效慢,唯一的优点就是稳健。如果乔瑞达只是一个有些闲钱的普通富豪,想要创建航天公司圆梦,也会如此去运作。不管开任何公司,首先要做的就是活下去,只有活下去,才有机会去谋求发展,去谋求扩张,轻易冒险,是最不可取的。毕竟不是每一个创业者都有马斯克的魄力,研发猎鹰火箭,连续失败多次之后,依旧敢于砸上全部身

  请收藏:https://m.lwsh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